善牧基金會湯靜蓮執行長表示,棄嬰人數逐年下降,但未通報的黑數還有不少。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於99年2月9日舉行「我想有個家─愛心募集」記者會,為棄虐兒收容安置中心「善牧兒童之家」召集更多的愛心,籌募嬰幼兒24小時照顧安置等費用。善牧基金會於四年前開始籌備此一家園的興建,在眾多無名英雄的愛心下,終於以愛搭建完成,唯部分內部設施設備及照顧安置等費用,仍需募集社會大眾愛心。這場記者會與會的貴賓包括內政部兒童局主祕陳坤皇,以及此一愛心募集活動的企業贊助商全聯蔡慶祥基金會、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代表,與善牧一同呼籲社會關懷棄虐兒,並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的愛心企業及民眾加入此活動。



善牧基金會的棄虐兒安置及收出養服務

善牧基金會自民國92年接手收出養中心「露晞服務中心」,並設立未婚小媽媽之家「寧心園」及棄嬰的收容安置中心,給予完整的收容安置、收出養服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表示,以善牧嬰兒之家所收容安置的嬰兒而言,有出養需求的嬰兒,透過與國外專業機構合作,都能在嬰兒一歲半以內媒合到適合的國外或國內收養家庭,憑著這樣的出養服務經驗,善牧讓「善牧兒童之家」棄虐兒的服務更臻完整,讓更多需要的孩子及早覓得一個永遠的家。



善牧基金會東區區主任萬育維表示,透過專業的收出養服務,及早為需要的孩子找到一個永遠的家,可減少日後在機構和寄養家庭間漂流的命運,這亦是善牧兒童之家的重要工作。

棄嬰及無依兒童減少,兒虐人口卻爆增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棄嬰及無依兒童」人口,96年60人,97年40人,至98年減少至37人,但兒虐人口卻年年遽增,以家庭暴力通報案件中「兒少保護類」,96年14243人,97年17086人,98年1-9月便有12729人。無論是遭受遺棄,還是虐待的兒童,都有極高的庇護安置及後續服務如出養、追蹤輔導等需求,為此,善牧基金會成立「善牧兒童之家」,提供0-12歲遭遺棄、虐待、因故失怙等之兒童收容安置及收出養等專業服務。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在開場致詞中特別說到,棄嬰人數看起來有下降,但還有很多是沒有通報或不需通報的案例,這些黑數在善牧就接到不少。她表示,曾經有少女十三歲未婚懷孕,姑母鼓勵生下來,「反正生下來在醫院丟了就可以跑掉」;之後少女果真在生產後隨姑母逃出醫院,後來醫院循著留下的身份證資料找到她,少女感到相當害怕,是醫院的社工告知如果無法撫養孩子,善牧基金會可以幫忙,才求助於我們……像這樣未經通報的案例,在善牧經常遇到。


湯靜蓮執行長頒感謝狀給愛心贊助企業(右為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江立群執行長)。


遭變故兒童,收出養工作為當務之急

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來看,世界上每一個兒童都有權利生活在一個安全和幸福的環境中,有愛他們和照顧他們的親人,在生病的時候給予醫療照顧,在恐懼不安的時候給予安慰和鼓勵,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如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給予必要的療育和復健……

然而,在現實生活裡仍有許多孩子不是這樣生活的,有著太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影響了一個嬰兒出生的命運,有個人因素的如未婚生子、酒癮、藥癮的母親生下的先天性酒精症候群,或毒癮寶寶(crack baby),或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如小腦症、水腦症的嬰兒;有家庭因素的如父母親的離異、再婚、家庭暴力,或阿公、阿嬤無力扶養;有結構因素的如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失業家庭或遊民家庭;有些是重大災難、意外事件所造成的孤兒,如早期的921地震,或去年的八八水災……,面臨這些問題,政府的福利制度和民間團體的介入便極為重要,這也是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在台灣已努力服務23年的最大因素。

面對這些遭到變故的嬰幼兒,補救的方式有三,包括「經濟與物資補助,關懷陪伴家庭」、「暫時請別的家庭代為照顧,如寄養家庭」,以及「安置在機構內,等家庭功能恢復了再回去原本的家庭,或是孩子長大了再回到社會自立更生」。

這三種方式的基本前提是原生家庭還有基本功能存在,假以時日可以回去,而寄養家庭和機構照顧也都能給予孩子家的溫暖和妥善照顧。善牧基金會東區區主任萬育維表示,遺憾的是,這兩個前提不一定都存在,某些家庭根本回不去,而寄養家庭和機構安置根本無法取代孩子對家的渴望。根據過去服務的經驗,平均10個送到機構安置的孩子中,就有3個有寄養家庭或是其他機構安置的經驗(善牧基金會從民國76年至97年統計出光是12歲以下的收容安置兒童(0-12歲)即近四千名,其中機構化生涯之個案約佔1200名)。這些孩子漂流在福利制度中,徘徊在每一個家的門外,始終沒有一個穩定、永遠的家,而收出養工作能為孩子彌補這個遺憾,這亦是善牧兒童之家未來的重點工作。

在這場記者會中,善牧基金會也分享了97年成功出養的兒童柔柔的影片。柔柔生下來為重度腦性麻痺,照護不易,透過善牧社工努力地媒合,最後找到適合的美國收養家庭。影片中的柔柔,復建的狀況良好,與人的互動、對話都與一般正常孩子無異,儘管多項手術及治療帶來身體的折磨,但柔柔很勇敢,也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姊妹的支持。

「我想有個家」─無家兒童的深切渴望
善牧基金會成立23年以來,服務受暴婦幼、目睹暴力兒童、不幸少女、未婚小媽媽、中輟生、單親家庭、原住民家庭及新移民家庭等對象,而從收容安置的經驗中也發現,有太多的孩子從小沒有家,卻極度渴望有個「永遠的家」,他們需要兩個家,一個是緊急庇護安置的避風港,一個則是穩定的家庭。

善牧少女中途之家的少女小玫,從小只有父親,但父親經濟窘迫,又有吸毒、打罵她的習慣,無論就經濟還是親職能力,都不適合撫養她。小玫出生後不知道「家」長什麼樣子,和父親總是在公園賣東西、流浪,直到上小學時老師通報社會局,才被接到寄養家庭。在寄養家庭中,小玫度過了快樂的七年時光,曾經,她以為這裡是她一輩子的家,直到寄養約滿,小玫被轉介至善牧,因為與寄養爸媽分離,痛苦了好一段時間,後來是經由善牧社工的輔導和陪伴,才走出傷痛,決定長大後,再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並且給小孩最好的,不要步她的後塵。在記者會中,小玫也特別以影片分享自己想有個家的心聲。

像小玫這樣的案例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深切渴望有一個永遠的溫暖家庭,善牧基金會認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便為他們找到一個永遠的家,可以避免日後漂流,也就是機構化生涯(進出機構、寄養家庭)的生活。



湯靜蓮執行長、善牧兒童之家工作人員及與會貴賓共同啟動愛心募集儀式,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救助棄虐兒行列。

善牧兒童之家愛心募集需求
善牧基金會表示,感謝政府和許多愛心無名英雄的幫助,目前善牧兒童之家已有初步的規模,但是離實際運作還有一段距離。具體而言,我們在以下4方面還急需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

一、疾病預防和安全監控系統,例如不斷電系統、夜間燈光感應系統、裝置紗窗紗門預防蚊蟲、升級現有的中興保全。
二、生活和醫療照顧的品質提升:聘請有證照的護理和保姆、保育員,提升照顧品質。
三、療育繪本或幼兒療育卡通教材,以及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充實,強化兒童的復原力。
四、遊戲設施的增購。

善牧基金會希望每一個孩子來到兒童之家,除了能得到妥善的照顧外,能夠彌補之前的缺憾,儲備未來而面對挑戰的能量,更能夠懂得付出、尊重和包容。

在記者會中,善牧也對贊助這個募款活動的愛心企業表示感謝,與會者包括全聯蔡慶祥基金會、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代表,由湯靜蓮執行長頒發感謝狀。湯靜蓮特別說到,這些愛心企業也受到經濟不景氣的波及,但仍無礙他們為弱勢兒童付出的熱忱,難得的是,他們並非只針對善牧兒童之家伸出援手,長期以來也一直支持善牧的兒童服務工作,她希望像這樣的愛心企業和社會大眾能一起響應救助行列,每人只要付出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是大力量,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更多棄虐兒的夢想。

年節將近,善牧籲幫助棄虐兒有個家 
善牧兒童之家預估一年可收容安置120個棄虐兒(共38個床位,此為進出兒童總人數預估),在經濟不景氣的持續影響下,善牧基金會雖然捐款下滑,卻堅持新增棄虐兒的服務工作,不只是社會有這樣迫切的需求,更是相信社會大眾會發揮愛心,與我們一起圓他們一個有家的夢想。本活動(勸募許可文號:內授中社字第0980703766號)極需愛心民眾響應,歡迎上善牧基金會網站
http://www.goodshepherd.org.tw,或洽詢電話(02)2381-54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child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