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善牧兒童之家社工 李秋燕

善牧基金會本著「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宗旨,於民國九十四年起開始在花蓮市積極募資尋找籌建「兒童之家」的理念。民國95年在一群善心人士「善牧人」的資助下,本會購置了花蓮兒童之家的基地。以協助花蓮縣境內家庭遭遇變故兒童之收容、教養,並對被虐待及受疏忽兒童之保護,以促進兒童身心之正常發展,減少社會問題之發生。

    小智是一個三歲的小男生,長久以來父母疏忽照顧,讓小智各方面的發展都延遲同年齡的小朋友許多,小智因為多次在街上遊蕩,經由通報後入住兒童之家。還記得,來到兒童之家那天小智全身髒兮兮,看起來嬌小的身型更顯得弱不禁風。小智無法說出自己的姓名,對於保育員和社工的問題,小智皆無法回應,僅能說「鬼鬼、鬼鬼」或是像小嬰兒般的啞啞語,無法與他人溝通,更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晚上睡覺的時候,小智躺在床上,一隻手拍著自己的胸口,不斷拍著,三十分鐘過去了,小智依舊繼續拍著,拍了又拍,三十分鐘又過去了,小智無法平靜下來入睡,儘管我們陪在他的旁邊,他仍然持續拍著自己胸口,眼角開始濕潤無聲落淚,嘴角和肩膀不斷抽動,孩子,我們感受的到你的不安。

    「小智,這個娃娃給你,你抱著他,讓他陪你,你就可以不害怕,好嗎?」小智不發一語接過娃娃,手持續拍著娃娃,緊閉雙眼,終於慢慢進入夢鄉。看著他緊皺的眉頭,我們知道他心裡的創傷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恢復。

    小智在各方面都有發展遲緩的狀況,社工便帶著小智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和早療評估,為了讓小智盡快跟上同年齡孩童的步伐,便由社工、志工、保育員每個禮拜輪流帶領小智到醫院進行早療課程。一開始小智無法適應,對於單腳跳和站立、對於要認識數字和顏色、對於一次又一次的發音、對於練習拼圖、對於看圖說故事、對於學習以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對於治療師的每一個要求、對於自己無法達到期待而抗拒,我們發現小智對自己缺乏自信,總是負向看待自己。一開始,接受早療遇到問題、困難會先退縮、搖頭抗拒的說「我不要、我不要」,在他的眼神總是充滿著無助和害怕,我們知道他需要很多時間緩和情緒,那時候小智缺乏可以表達的語言和詞彙,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他的需求,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和等待,協助他將自己的焦慮化做文字陳述,陪著他一步一腳印的成長,因為我們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治癒。

兩年過去了,小智的進步讓所有人都為他開心,不只在大動作小肌肉的發展十分協調,平衡感增加,各方面的認知都慢慢追上同年齡孩子的程度,在學校小智可以數數、可以辨別顏色、可以配合學校作息、可以完成自己的作業、更可以轉達老師交辦的事項。最棒的是小智能完整陳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對於家園和學校的規定及要求,不像以往一味的抗拒,選擇跟上大家的腳步,融入團體生活中,開始會與同年齡孩童打成一片,不再是一個人無聲的在角落自己待著。看著小智的燦爛天真笑容,我們知道他很開心,在這裡他重新找到一份歸屬感。

小智來到兒童之家的這兩年,父母的狀況依然不穩定,沒有固定住所、沒有穩定的工作,以前小智不會表達對父母的思念,現在他可以說出對他們的期待,或許他離返家的路還有一小段距離,現在,我們能做的是給予小智歸屬感,讓他知道不管未來如何,會有一個地方願意成為他最堅強的後盾,會協助他儲備自己的能量,做好準備再踏上返家的路。

像小智這樣來到兒童之家的孩子,我們都期許可以讓他們踏上返家的路途,雖然返家對於這些孩子而言是漫長的,但我們相信也是充滿盼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child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