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弱勢家庭三大困境

孤單的孩子需長期且穩定的專業協助

弱勢家庭中的兒童資源已然不足,放眼到偏遠地區的原鄉部落,困境更深。善牧基金會「星火傳愛計劃」24年來幫助無數的家創兒及弱勢家庭兒童,為呼籲社會大眾響應「弱勢中的弱勢」捐助行動,於100年12月8日舉辦「孤單的孩子,不要怕──弱勢原鄉家庭三大困境」記者會,藉此讓社會大眾更了解,這群不在深山裡的孩子,即使是在平地部落,不用上山,生活便已困難重重,急需長期及穩定的專業幫助。

DSC01917-1.jpg

 記者會現場邀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專門委員王慧玲,以及太巴塱部落頭目王成發一同來響應,而善牧基金會花蓮玉里中心及瑞穗中心的社工員穿著阿美族傳統服飾,陪同賴玉梅阿嬤到現場來分享弱勢原鄉家庭生活困境。一個人要養五名孫子的賴玉梅,看到現場拍攝的家訪短片,感動不已,一直哭著說,她的辛苦善牧都有看到,很謝謝善牧基金會的幫助。  

DSC01953-1.jpg

  

DSC02060-1.jpg

國內原鄉弱勢家庭,五家就有一家

弱勢家庭在偏遠的原鄉地區,究竟有多嚴重呢?以原住民家庭服務區域的迫切性來說,依據內政部及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99年底各縣市原住民人口以花蓮縣90,929人,占原住民總人數17.74%為最多;而99學年原住民學生人口也以花蓮縣18,515人,占原住民總學生數之14.95%為最多。

若以兒童的弱勢概況來說,依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國中小原住民學生家庭無論在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比率方面均高於全體學生。98學年國小原住民學生家庭屬低收入戶比率為10.15%,國中者10.56%,兩者合計等於10名就有1名列為低收入戶;單親家庭比率國小原住民學生為18.89%,國中原住民學生為21.26%,兩者合計逼近20%,每5家就有1家是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比率上,國小原住民學生為6.43%,國中原住民學生為4.29%,兩者合計顯示隔代教養(祖孫家庭)比非原住民祖孫家庭高達近3倍……再加上留在原鄉部落的老年人口相對偏多並占原住民人口數的10%以上,從資料中進一步發現原鄉的隔代教養(祖孫家庭)經數十年來的發生率皆維持在6%,居高不下,是一大隱憂。   

 

善牧基金會的原住民家庭服務工作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表示,民國76年,時值台灣少女被賣最嚴重的時期,善牧修女會來台接任少女中途之家「德蓮之家」,並展開外展服務工作,當時修女們跑遍花東地區,亦在婦職所及觀護所發現從事性交易的少女分為三種來源:被騙、被賣、自願的。在被騙的少女中,有多數為單純的原住民少女,因尋求工作被騙下山,開始被逼賣淫的工作。由於上述的不幸案例屢見不鮮,因此善牧基金會開始著手原住民家庭服務的工作,勤於走訪部落,並成立服務中心。

就像前述提到的,善牧修女們因初來台灣積極進行不幸少女的外展工作,以外國人的身份辛苦地走訪花東地區原鄉部落,除了發現很多少女是被騙到都市中工作,實為性交易之外,也發現到部落因為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等原因,扮隨而來的問題如家暴、失業、輟學等亦充斥許多家庭。善牧聯合當地部落並聘用當地社工,與部落頭目、學校合作,輔導當地中輟、家暴家庭中的孩子等,如今,善牧基金會在花蓮原鄉地區一共有四個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服務近100個部落。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專門委員王慧玲指出,感謝善牧基金會照顧我們原鄉的孩子,部落裡有一句話「別人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湯修女一直把原鄉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原住民一樣。 

DSC01927-1.jpg

 

原鄉弱勢家庭三大困境

幾年前一部「阿祖的孫子」紀錄片撼動了很多社會大眾的心,但善牧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督導曾梅玲表示,其實隔代教養,尤其是隔兩代以上的教養狀況,在原鄉部落一點都不陌生,加上單親家庭增加、經濟貧困狀況普遍,善牧基金會以服務經驗整理出影響兒童,甚至整個弱勢家庭的三大困境。

DSC02004-1.jpg

 

困境一:單親家庭加上子女眾多

單親家庭加上子女眾多,是原鄉的弱勢單親家庭常見的狀況,因為又無其他照顧者協助,照顧能力不足,缺少適當的教養及照顧問題也無法滿足孩童生活需求及孩子因外在環境刺激不足所以會出現發展遲緩的情況,很多孩子因為錯過黃金的療癒期,也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阻礙。

另外,當地4歲以下幼童托育人力及單位不足,也影響家長出外工作機會,使得家中經濟難以改善,也因為收入不足,一般家庭中孩童該有的像是奶粉、尿布、鞋子、食物(零食)等物品,極度缺乏。而家長在當地工作不易的情況下,只好打零工,除了孩童的物品缺乏,更常因此積欠健保費及學費,造成校方困擾及醫療權益問題。

還有,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不再以大家庭為主,大多以小家庭為主,小家庭為了自立門戶,必需租賃房屋,租屋費用佔大部份收入,常會支付不出房租而遭到房東趕走,間接造成孩童居所不定。

 

困境二:隔代教養普遍

隔代教養的狀況相當普遍,祖父母成為孩童的主要照顧者,甚至阿祖。從服務經驗中發現,在當地因為未婚生子情形居多,無法養育卻交由祖父母照顧,祖父母年邁無法提供適當教養,造成隔代溝通不良。而未婚生子未受到婚姻法律保障,連帶影響孩子各項權益之褔利。如無健保卡及申請社會救助之困難等。

隨著隔代教養扮隨而來的問題,包括祖孫家庭欠缺衛教常識、忽略兒童生長階段所要攝取營養,讓孩童在身材比都市孩童矮小及瘦弱。另外,由於隔代的溝通較不易,祖父母輩與孫子女在認知的不同,加上成長背景和時空差異大,隔代教養兒童的情緒及行為表現,通常較容易產生憤怒、不安、害怕、拒絕、失落和沮喪等情緒,更多有自信心不足、表達能力較差的問題。

除此之外,原住民老人在經濟上、教育上比一般老人來的弱勢及低成就,倘若祖父母長期替代父母親職的角色;甚或取代父母扶養的角色,不難得知原鄉的孩童在其生理、心理的各項發展必受很大的影響,例在語言方面:國語與族語的溝通障礙重重,易發生「教」與「養」的問題、文化傳承上的斷層、多元學習的刺激不足等等。

 

困境三:經濟極度貧困

弱勢家庭經濟極度貧困,為孩童帶來的重大影響,包括無法給予孩子機會接觸才藝及加強課業,讓天份及資質較高的孩子受到學習上的阻礙。

另外,因父母親的離婚、死亡,使得祖母在自願或非自願的情形下,必須負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而主要照顧者的疏失及無工作能力,產生無足夠經濟能力撫養情形。

還有,偏遠部落或單親、隔代家庭由於考量家庭經濟因素,根本無法負擔課後補習費,放學後任由孩子在外遊盪,而部落又缺乏正當休閒場所,部落孩子無處去,只好往網咖店走動,因流連網咖造成課業嚴重落後更進而導致犯罪,加上部落的務農生活型態,也提高了孩子放學後無人照顧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問題。

除了弱勢家庭本身帶來的影響,服務中也發現在當地缺少兒童及青少年休閒娛樂場所,讓兒童少年常留連私網咖中,與都會地區有眾多提供青少年、兒童休閒活動場的辦理單位相比較,簡直是天壤之別。

  

孤單的孩子該怎麼辦?

原鄉的弱勢家庭,面臨的困境不只以上三大類,然而光是以上所述三大困境有家庭面臨到其中一項,就已經極度影響兒童的成長,更何況是不少家庭甚至盤根錯節交雜了不同層面的困境,比方隔代教養且經濟極度貧困。

經濟極度貧困的家庭,孩子可能連三餐都成問題,基礎滿足上相當孤單;單親家庭家長需長時間工作,沒有空陪孩子,心靈上相當孤單;而隔代教養語言上雞同鴨講加上教養問題,對孩子來說,溝通上也相當孤單……

曾梅玲表示,一般的家庭社經地位平均而言一直明顯優於原住民家庭,雖原鄉弱勢家庭的孩童不一定會出現問題,但倘若經濟問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環境、在地就業不足等問題仍然持續不解決,易促使孩童落入不利成長的經驗與環境。

   

善牧提供弱勢家庭孩童的服務

善牧基金會所設立的服務中心都是以整個家庭為主體,始終相信唯有整個家庭進入服務端,才能真正解決弱勢孩童的問題。

以整個家庭來說,由於花蓮地區狹長,北部花蓮市地區屬社福資源較集中也較多之區域,但中南部剛好相反,於是為落實服務的就近性及立即性,善牧就於光復、瑞穗及玉里各設立服務中心。除了據點的貼心考量,更將服務輸送至各個弱勢家庭,比方將物資發放給需要的家庭;到宅關懷訪視,隨時了解該家庭動態,提供及連結適切的社會福利服務;以行動辦公室,即行動車上備活動工具,將社會福利訊息、親職講座、團體課程等重要資訊,直接至部落及社區做設點服務;另外,為解決長距離醫療、法律諮詢等困難,針對需要的服務對象,由社工陪同及提供交通接送。

針對弱勢兒童的服務,則有「課後生活照顧」,讓部落中想學習的兒童,包括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課後照顧安全空間及師資,增加兒童學習成就與學習信心。另外,也解決家長擔心孩子放學後無處可去、無人照顧、無人指導作業的困擾。

另外,為補足孩子在家庭中不足的精神資源,社工更利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付出時間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透過陪伴、關懷、瞭解孩子,並接納、傾聽孩子的需求。

還有,也接受社會局轉介而來的兒童少年保護個案、高風險個案,以開案的方式進行服務。

而針對家庭成員中的大人及兒童,皆有系列活動的舉辦,像是利用團體活動方式進行並透過教育性、知識性、娛樂性主題活動單元設計,啓發個人潛在特質與能力,在團體內互動與分享,進行自我與人際間的關係。

DSC02022-1.jpg

 

弱勢原住民家庭的故事

一個爸爸與十個孩子

在一次家訪中,我們遇到了一位擁有十個孩子的爸爸,爸爸開心的向社工說,這些孩子都是他的最愛,即使生活得很苦,也會努力賺錢。家裡的牆上掛著許多體育優良的獎狀,爸爸的眼裡閃爍著驕傲。這十個孩子分別是青少年、兒童及幼兒階段,但人數真的太過眾多,光靠兩個家長很難滿足每一個孩子的需求。

接著,社工得知一個令人難過的消息,孩子說媽媽去台東工作,已經一個星期都沒有消息,後來的日子,媽媽也都沒有再出現,10個孩子的照顧重擔,全落在爸爸身上。剛開始爸爸一個人還可以照顧孩子們,孩子的生活作息一切正常,漸漸的孩子開始出問題,國中生個個逃學、不歸、打架閙事,國小生無人看顧功課,小小孩沒有人照顧在路上亂亂跑,多少次爸爸為了晚歸的孩子,外出尋找,將小小孩放在家中,不斷被警員通報,不是爸爸不願管教、不是他放任孩子在家,而是他一個人管不住10個孩子,社工曾建議爸爸讓三個年幼的小孩交由其他社福單位照顧,爸爸仍堅決再怎麼辛苦,孩子也不能送走……

服務了半年,不得已的爸爸終於提出無法照顧三名年幼的小孩的困難,願意將孩子送到善牧的兒童之家,記得那天陪同爸爸及三個孩子,做安置前例行的工作,例如健康檢查,路上看著孩子很開心,以為要出去玩,一路上還開心嘻鬧,誰會想到他們即到要到另外一家,沒有爸爸,沒有哥哥姊姊,要住多久?沒人知道。過程中爸爸都很冷靜在處理事情,直到寫下孩子的基本資料時,終於掉下眼淚,希望孩子不會怪他,善牧鼓勵爸爸,「就當作孩子放在奶奶家照顧」,要爸爸好好振作,努力工作,別忘了還有三個孩子等待著爸爸接他們回家。

媽媽離家已兩年多了,孩子們也習慣了沒有媽媽的生活,家庭也恢復已往正常的步調,除了持續的家訪及關懷之外,三個安置中的孩子也過得平安、順利。像這樣一家11口的故事令人心疼,但因著善牧的愛進駐,爸爸的壓力得以紓解,讓這個家不會因媽媽離家的風暴越演越烈,反而家中的每一份子,越走越勇敢!

 

單親的曾外祖母

小學三年級的小顗,從小因遭到父母親離異各自結婚且棄養離家的不幸,造成他失去了原本單純、快樂的童年,他和哥哥兩兄弟只能由年邁且沒有經濟能力的曾外祖母即第四代的主要照顧者來扶養,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全仰賴曾外祖母微薄的老人年金。

記得初次與小顗接觸時,小顗的臉上看不到一般同齡孩子的笑容,他總是鬱鬱寡歡、非常沉默,經過社工兩年多來的持續訪視,曾外祖母也常常為了孩子們的學費而傷腦筋,不知錢該從何來。所幸從100年第一學期開始就讀花蓮各國小學童學費全免,曾外祖母才稍露出一些笑容,之後社工員也常轉送各界捐贈的物資包括鞋子、書包、米、沙拉油等,並鼓勵兩兄弟參加本中心的課後照顧班,在課輔老師的關懷與陪伴,老師及社工與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信任關係。

在服務的過程中,在發現小顗和哥哥小誠,是一對非常喜歡閱讀的兄弟,在課後照顧班只要一寫完功課,兩兄弟就會往圖書區去看書。在偶然的機會,小顗參加了學校的說故事比賽得到非常優異的成績,因此課輔老師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讓小顗在課後照顧班說故事給其他同學聽。由於曾外祖母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讓兩兄弟去買課外讀物,哥哥小誠有時為了完成學生的閱讀寫作、或自己想看的書,他都會主動跟課輔老師借書回家,而曾外祖母常為了節省家中的水電開銷,要求晚上8點就一定要關燈睡覺,小誠只能靠著窗外路燈照進來房間的光線看著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老師的陪伴過程中,他們也透過閱讀漸漸打開他們的心房,也感受到他們的成長與改變,從沉默逐漸開朗,在課後照顧班的生活及課業的學習上也變得自動自發。

看到小小年紀的孩子要承受這麼多心靈上的困境,對於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呢?目前在原鄉部落執行課後照顧班的孩子,小顗只是其中的一位,是單親家庭又是隔代教養,失去父母親的他們,身旁缺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臂膀讓他們倚靠。善牧基金會會緊緊抱住服務的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多一點溫暖和呵護,但是社工員、課輔老師……每個人都只有兩隻手,陪伴的過程是有限的,更需要社會大眾關心偏遠原鄉的原住民孩童,讓他們未來求學的過程是充滿笑容與勇氣的!

 

阿嬤的煩惱

富源村,是花蓮縣瑞穗鄉原住民最多的一個村別,其中包括了三個部落,由於社區內工作機會有限,年輕人口外流嚴重。目前社區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單親、祖孫家庭產生經濟上及教育上衍生出家庭教育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因為在地沒有其他休閒娛樂的場所,除了教會的籃球場外,「善牧原青班」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來的地方。

有六個兄弟姐妹的小慧家,因為父母親離異,父親為了工作在外地打拼,父親就將孩子交托給阿嬤。年邁的阿嬤總是很辛苦在部落找臨時工作,擔心六個孫子的學費繳不出來,孫子一天一天的長大,鞋子要換、衣服要買,阿嬤有時捨不得,只好讓孫子都穿到磨損了、破了再買。堅強的阿嬤把6個孩子照顧得很好,雖然經濟生活困頓拮据,卻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地長大,能照顧自己和家人,不給別人添麻煩。每當善牧的社工提供物資時,阿嬤總是感恩且不斷的道謝,慚愧自己沒有給孫子很好的生活環境,阿嬤也難過自己沒有念書,孫子的功課只好請善牧的老師協助。只要善牧有舉辦親子活動,阿嬤都會帶著孫子踴躍參與,從不缺席。在活動中孩子們也與講師的互動很好,會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今年九月學校正忙著招生、開學事務,學校國幼班老師與善牧連繫後,才發現小慧的妹妹小姸今年應該要上國幼班,經由老師的提醒,社工員也急忙跑去家中詢問阿嬤,一問之下原來小妍已過了入學的時間,阿嬤因為不識字也未收到任何就學免費的資訊,只是一時深怕小妍上學後會繳不出學費,才沒讓她上學。之後透過善牧和學校老師的協助,交代小慧隔天要記得帶妹妹一起去學校。放學後看著兩個小姐妹一路上快樂的來到原青班,從中可以感受到小妍上學的喜悅,因為小妍不用和阿嬤去拔花生了、也不用再和阿嬤去放羊了,她開心的說我終於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學去。

善牧原青班(課後照顧班)設立,是以課業陪伴為主,部落民族文化教學為輔,強化部落孩子課業及家庭對兒童的保護觀念外,更希望養成孩子對自我及族群認同,從互動中增進同儕團體生活的横向聯繫學習。而在原鄉部落還有這樣類似的家庭,正面臨著貧窮、親人離異與家庭破碎的危機,孩子們身處不穩定、不安全的環境中,正等待著更多關懷的力量協助他們。

 DSC02036-1.jpg

 

慈善愛心企業拋磚引玉,相信愛能改寫悲劇

善牧基金會成立24年以來,約服務1萬名的家創兒及弱勢家庭兒童,由於兒童服務經費的需求相當大,自今年善牧將兒童服務整合為「星火傳愛服務計劃」,相信只要給予愛、陪伴以及專業的幫助,不但能改寫這群孩子的悲劇人生,將來他們更會以愛回饋社會,讓愛像星火燎原般的效應燃燒不息,並繼續傳下去。

善牧基金會表示「星火傳愛服務計劃經費募集」也獲得許多愛心慈善企業的贊助,如元富證券邀請企業員工捐助善款幫助善牧家創兒,一起用愛改寫悲劇。金融家月刊12/11 (日)10:00於王朝大飯店舉辦「2011讓愛飛揚」募款餐會與慈善義賣,將募款所得全數捐助善牧「星火傳愛服務計劃」。辰曜股份有限公司捐助善牧許多的愛心玩偶及模型車,將與善牧合作12/8(四)起於Yahoo!奇摩公益平台舉辦「寒冬送暖」捐款滿額贈活動,只要在平台上指定金額捐款,民眾與善牧弱勢兒童將可獲得到Russ愛心玩偶或模型車,讓愛擴大到社會中的弱勢家庭兒童,詳請可參閱Yahoo!奇摩公益平台-善牧公益勸募活動。還有從12/15開始到明年的1/15止,Dr. Wells國維牙醫於其連鎖診所舉辦「微笑許願,歲末送愛」活動,凡到Dr. Wells國維牙醫連鎖指定診所,向櫃檯領取許願卡,寫下一句給家創兒祝福的話,Dr. Wells國維牙醫連鎖就會送一支兒童貝氏超軟毛牙刷給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幫助家創兒,而且參與活動者也可獲得預約看診所抵50元的優惠券。此外,自101年1月起至6月,民眾可以透過全省ibon系統捐款給善牧,歡迎社會大眾響應愛心,幫助善牧家創兒,一起用愛改寫悲劇。

  DSC02085-1.jpg

 

如欲了解更多,請至星火傳愛官方部落格觀看:http://starfire.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shephe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