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東區區主任萬育維

小的時候,頭腦不好,父親為了我讀書傷透腦筋,記憶中的父親四處拜託學校願意收這個體弱多病又反應遲鈍的學生。每次我躲在高大年邁父親的背後,自卑的抬不起頭來,父親認為我先天不足,後天一定要讀一所好學校,否則這一輩子就完了,終於在『捐款建校』的名義下,把我塞進了台北市的一所明星小學,在民國58年的當時,父親捐了一萬元,幫我買了入學許可…

40年後的今年,我也為了兒童之家4個孩子的入學和當年的父親一樣四處拜託,孩子們4月26日、5月2日來到兒童之家,陪讀入了幼稚園、托兒所,唯獨4位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及五年級孩子的入學仍是不定,學籍轉出轉入搞了三個星期還是沒下落,學區內的三個公立學校喬不定,後來恩人們的贊助和捐款,解決了學費的問題,但只讓我們的孩子先試讀兩星期,理由是讓孩子和老師雙方適應看看,怕孩子們程度不好,帶來雙方的壓力,其實說穿了就是教育界的老問題:沒有人喜歡這群安置機構的孩子,怕他們影響著學校的美譽,帶壞了原本的乖孩子,『有教無類』這四個字是懸在大廳內給人看的,不是落實在市井小民的生活裡的。

5月12日,我們的孩子終於歡天喜地的背上書包,整理好所有的文具、衣物,準備去上學,他們要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個學習環境?怎麼樣的教育排斥?父親的身影一直在我心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schild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